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Z世代艺术家> 第70章 再磨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 再磨剑(2 / 3)

因为没有父母,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诱导大家反抗父母,这是什么行为?

用一句不那么难听的话来形容——

是不是缺失的父爱和母爱把你扭曲得太过,精神状态都不怎么正常了?

反正我觉得他的新文章极度缺乏拆文解字的评述价值,一堆情绪垃圾,翻开就熏眼睛。

没看过的人,建议不必去看。

看过的人,建议就当成一个屁放掉,别和这种精神不正常的小孩有太多交集。

反正我是忽然意识到,咱们国家民政部门和医疗部门的工作质量距离欧美先进国家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对孤儿、精神残障类人士的关注和照顾,差到等于没有。

如果是在米国,这样的孩子早都被送进精神病院进行强制治疗了,医生们会精心照料他到18岁,直到确定了他恢复健康,放出来之后不会再危害别人,才能在市长的签字下重新流入正常的社会体系。

这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既保护了大家,也尽到了对孤儿的抚养责任。

可是在咱们国家……

这样的人居然被当成文学天才来崇拜!

好了,现在你们的大天才,指着鼻子骂你们是铁废物,敢问,你们现在作何之想?

我的建议是:满足他。

既然那么想要被打倒,那就打倒他好了,把他送回他该待的地方,让他自己去摆弄那两颗懒子,慢慢的自娱自乐罢。”

……

这个人很聪明,他写正经文章没什么水平,但却非常擅长以其人之矛对其人之盾。

从挑拨情绪的角度来讲,他成功了。

大部分因为看了《青春一文而感到不适的人,再看到这篇文章,心里马上生出一种畅快——对啊,既然你那么想被打倒,那我就跟着骂你好了。

你选的嘛,方神!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方星河成功证明了在浮躁的当下时代,自私自利的真小人更有市场

“近日,所谓的‘中国80后文学天才’方星河又有一篇暴文面世,一时间引得四方震动,万校沸腾。

我的学生第一时间问我的意见,老实说,我对于方星河想怎么写文章没有任何意见,这是他的自由,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止他用文章表达观点。

但是我对我的学生不能够自主批评他很有意见,这种事你们有什么必要拿来请教我?不畏强权是文学批评的第一守则,他火,他粉丝多,他受到很多文坛大人物的喜爱,都不是你们畏惧的理由。

他的文章写到了没有批评余地的程度了?

那么多漏洞,没有可写的东西吗?我当即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就聊聊方星河的《青春一文,可以夸,也可以批评,但要实事求是。

半个小时不到,作业就交齐了,学生们都说很简单。

学生们也让我讲一讲,我摆摆手说我就不讲了,没什么意思,这文章还没到那种级别。

大家都笑,然后班长说那我做个汇总吧,回头您看看怎么处理。

我也没什么好处理的,直接就发给了烈山,我说你看着办,结果当天晚上就通知我原文刊登,只是要求我再添两句话梳理一下前因后果。

前因后果就是这,我也懒得组织语言了,就用潦草对潦草吧。

《对方星河青春一文的诸多批评意见

一,文字粗糙。

方星河使用文字的能力很差,基本上就是那点常用字和常用词,导致青春一文的文字极其不耐琢磨,一目十行的扫过去,通篇都是口水话,很没有意思。

二、文风刻意粗野。

和第一点有着极大的关联。

因为文字能力差,所以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脏话,刻意制造这种看上去非常粗犷野性的文风,但实际上,这种文风缺乏必要性地域性和阶级性,非常亚文化,属于混混小圈子里日常充斥着的常规低俗。

方星河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早已习惯了那样的表达风格,这非但不高级,反而有一种小孩子刻意模仿黑道大哥的可笑。

三、核心论点大谬。

取悦现象是否真实存在?当然。

但是小孩子对于父母师长的尊敬信赖听从,是否应该被扭曲为取悦?当然不行。

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特别荒唐,而且恶毒。

我到现在都在‘取悦’我的爷爷奶奶,即使他们的某些要求明显没有逻辑,我仍然好声好气的哄着他们,这是中华文化里最重要的核心品德,孝顺。

可是在方星河笔下,如此美好的情感却成为了批判对象,可见此人是何等的自私自利。

四、论据缺乏说服力。

方星河把矛盾的重点嫁接在父母老师长辈身上,试图证明什么样的人值得取悦,什么样的人是‘不正确的’,撇开思路本身的偏颇不提,论证过程也错漏百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