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十九世纪女作家> 四十九,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十九,二更(1 / 1)

第49章四十九,二更

她心里算是有底了,想笑又不敢,只能同样将脸板起来。“奥…这个,倒是没有问题,感谢您给我这次机会。”二十五镑十篇是个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或者说八千册的发行量只能承担起这个价格。

玛格丽特十分清醒,且还知道自己姓什么。这是现实世界,不是晋江爽文里的鬼畜桥段,并非随便写个啥都能拳打莎翁。这年头,想在这个圈子混需要天时地利。

二月花那些故事的成功,一半归功她的内容,还有一半归功帕特森爵士以前积累的口碑基础。

她明白,正是因为两者结合,才有了现在的水花。而自己呢,长板太长,短板太短,初出茅庐就锋芒毕露不是好事,最好循序渐进的让大家接受。

想了半天,最后玛格丽特决定安慰自己,二十五就二十五,总比一毛钱都赚不到要好。

“是的,先回去写两篇试稿吧,我先给你留个位置,如果试稿能过关,那么就签合同。”

“对了,你是哪里人?不是常住伦敦的吧?如果要寄信,记得在明年三月份之前寄来。”

普森先生已经在她出神的间隙写好了一张便条,上面有他的私人信址。“还有,不要寄出版社的地址。”

那都是实在没稿之后才会想起来翻的地方,往常垫桌脚都嫌多。“这是我的私人信址,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有没有担保人?”他好心提示。

“如果要签合同,你得有担保人的介绍信,等合同签完,会计会给你寄汇票,记得在一个月去银行内兑换。”

未婚的女性如果要签合同,都需要一位担保人,请律师出具担保信什么的也行。

玛格丽特点头,将他的信址收起来装进口金包,告知她的姓名。“我叫玛格丽特.巴伯,至多一个月内,我会把试稿发来。”她说罢,收起《玛德娜夫人》的开篇,欲走又抬头。“普森先生,假如我的试稿通过了,签了合约,明年您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出版这本书?”

普森先生双手抱臂:“年轻人,不要太心急,这事得一步一步来,看看明年三月后的反响吧。”

他话虽如此,却已经计划好了,要是她的短文有水平,反响不错。明年就试着把《玛德娜夫人》印几百册出来试试。只有续订量能超过一千册的人,才配跟他谈条件。玛格丽特朝他点头示意,浑身轻松地开门走了出去。她来到等候厅里,脸上掩藏不住的愉悦,让临座几个来试稿的都隐隐投来视线。

这次的谈话大约花费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玛格丽特跨出门去,就听见了道路远处传来的十一下钟声。

快到约定的时间了,她不再浪费,在街头拦了一辆公交马车,报上了与罗茜汇合的地点,便交钱坐下。

这公交马车里挤着其他乘客,是个抱着孙女的老妇人,她戴着一顶花边小帽,手指上带着一只细细的金戒指。

一看便知道是这附近做小生意的人,衣服裙子上还有一股淡淡的皮革和鞋油的味道,闻着像是皮鞋店的。

她的孙女年龄颇小,有些调皮,在车里乱摸,还扯着玛格丽特的衣角不撒手。

“小茉莉,你可不要看见一个漂亮姑娘就往上扑啊!”玛格丽特出门在外很谨慎,忙说没关系。

这位老妇人笑道:“你是约克人?”

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口音会静悄悄的产生变化,把一个人的属性暴露无遗。

玛格丽特笑了,点头说是。

那老妇人忽然来了兴致:“我也是约克人,你是哪个镇的?”玛格丽特随便扯了一个隔壁镇的地方。

“啊,我知道那儿,离我家乡镇上不远,你是来伦敦做工的吗?”老妇人看着她穿着打扮,像是未婚,还找到了正经工作,便热络起来,盘问了许多。

知人知面不知心,玛格丽特怕遇到坏人,就随便扯了几句假话。还说她靠亲戚介绍在出版社做勤杂工,目前住在亲戚家。意思是她在伦敦有熟人。

“啊,你接下来是打算找住处吗?”

玛格丽特回过神,想起这一宗,她还真得打听打听伦敦租房子的价格,从这老妇人这打听也不是不行。

于是点头。

那老妇人是真好心,特意从自己与丈夫的发家史开始说:“最开始我们住在白教堂附近在一个鞋店做工,那地方到处都是扒手,时不时某条巷子里就发现一具醉鬼的尸体什么的。”“那虽然地方便宜,但不安全…………千万别住那儿。“你至少得在干净安全的区域找间房子。”然后,这位老妇人又谈起她和丈夫一起开补鞋小摊儿赚了钱,几年后来这附近盘了一间铺子,辛辛苦苦几十年最后在圣詹姆斯广场附近买下一幢价值七五十百英镑的小房屋的故事,纵然他们家至今还在还银行贷款。玛格丽特想,大概伦敦的大部分中产者都拥有同样的人生叙事。她又问了这位老妇人她家附近租房的价格和治安如何。这好像又捅了话匣子。

“噢,姑娘,如今我家的二楼正租出去,那是个三间卧室带客厅的套房,还有盥洗室和壁炉,每周只要十一先令。”玛格丽特大概算了算价格,一个月就是四十四先令,一年就是二十六镑。好嘛,看来合同期十周的稿费确实刚好付清一年的房租。如果想穿衣吃饭,至少一年签两次合约,如果想攒一笔钱,那就得签三次合同。

算算就是三十周过去了,可一年才多少周呢?她想想就觉得难熬,也怪不得女管家担心她侄子饿死了。不久,玛格丽特就抵达了与罗茜约定的那座剧院门口,她下了车子,看见罗茜同样一脸沉重地站在路边。

附近游人如织,剧院门口的街道有许多人摆摊卖据说是法国运来的鲜花。这正说明附近是绅士小姐们约会的圣地,有城市公园,有各种珠宝店,绸缎店,古董店还有许多剧院。

好吧,跟女同事约会也是约会,玛格丽特上前朝罗茜打招呼。“怎么样?事情都办完了吗?我们是先去买东西还是先看戏?到晚饭时间之前回去应该没问题吧?”

玛格丽特心情好,嘴角不自觉扬起来,在身旁的花摊上东摸摸西看看。罗茜身上揣着一笔巨款,这才恢复往日轻松的模样,“先购物,你还记得哈洛特要买什么吗?”

“记得,我列了单子。“她从口金包里拿出长长的清单。这上面除了哈洛特要的东西,还有她打算买给自己,以及给姨妈和梅兰妮她们的圣诞礼物。

玛格丽特的预算不多,她们二人边走边说。“先买缎带,前边儿好像有个餐厅,待会儿我们去试试。”“好,这里是缎带店吧?好漂亮。”

玛格丽特对着一扇橱窗里的各种缎带花的摆设发出感叹。她两辈子的实际年龄都不超过二十岁,对这种漂亮东西没有任何抵抗力。进店去,玛格丽特紧着预算仔细挑选了几码,“这个用来镶帽边,这个用来镶裙边,这个用来给手帕封边!!”

她趁着冬季纱料的丝带降价,购买了一些,又买了一种价格有点昂贵的,深蓝色缎面上有小朵绒面花点缀的缎带。

这种款式的售价比点缀米珠的款式要便宜五个先令。过后,她们便进入了餐厅。

在伦敦,地位上流的人家都不习惯吃午餐,而是会在八点的早餐后两小时吃甜品,两三点用下午茶,七八点再来一顿晚餐。中产阶级大多沿用这种习惯,但需要坐班的人,中午会吃一顿便餐。在温菲尔德家,私下是有中午用正餐的习惯的。但凡是兜里有两个钱儿的穷人,也必然会出来吃饭,而不是自己做。实际上,这个区的物价即便是自己做饭,也便宜不到哪里去。面粉,谷物的价格很高,十便士未必能买三块面包,肉类和水果更是有钱人的消费品。

上流社会推崇下午茶,更证明甜品点心,红茶牛奶,更是奢侈的生活方式。普通人只能找个偏僻点的酒馆,一块小三文治加上一杯烈酒只能囫囵顶饱,要花上四五个便士。

稍微得体一些的餐厅,一顿有肉有菜有主食和甜品的正经午餐,价格大多超过一个先令,也就是普通人整天的薪水。在伦敦生活,没有十镑,一年光是面包也吃不饱。不过,玛格丽特依旧不太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她心里有一张关于生存的表格,简单的加减法算来算去,她的能力刚好可以自给自足。

如果不是自身能力给的安全感,恐怕午餐时的烤鸡腿都不会加。值得庆幸的是,纸媒是现在唯一的通讯方式,市场庞大,虽然削尖脑袋往里钻的人不少,但她上辈子就能在信息发达的社会成为镇圈太太,也不是没有两把刷子的。

午餐后,她们二人转角去了下一家卖帽子的店铺,哈洛特说的那种款式的女帽只有这里才有。

这一顶下来,那小妞两个月的薪水都花完了。逛了一圈下来,玛格丽特的空手提箱也满载,她们进入剧院,在售票口各花五便士买了出名剧作家年末大戏的票。

这会儿便朝剧场里走,玛格丽特一路都在问人打听这戏已经演过了多少场次,为什么观众这样多。

“这可是伍尔诺先生写的剧本,摄政王都是他的忠实观众,伦敦谁没来看过他写的戏剧?”

一位路人解答了玛格丽特这个乡下人儿的疑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