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脸怀疑,「真的假的?」
皇帝对神鬼之说一直半信半疑,当然,对外,他要表现得一脸相信,毕竟,
要坐稳这个位置,他必须相信。
他,是正统!
大明是很喜欢出祥瑞的一个朝代,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搞过这种事情。
也正因此,皇帝很怀疑,毕竟,祥瑞是可以搞出来的:
但想到皇宫里供奉的道土,皇帝又忍不住相信一点。
所以他还是很痛苦,一直在怀疑和相信之间反覆横跳。
皇帝转了转眼珠子,问道:「那你的功法是山神教的?」
「不是,是我大师兄教的。」
皇帝瞬间不感兴趣了,这才想起来,「三清山?尹松是你什麽人?」
「是我二师兄。」
皇帝沉默。
潘筠也不问他怎麽知道尹松的,她知道他是皇帝,他也知道她知道,她也知道他知道她知道,所以有些问题问出来会显得很蠢。
他们两个互相知道,但邸王不知道。
他惊讶的道:「你竟是尹松的师妹,那你与尹松谁厉害?」
潘筠为了她二师兄着想,直言不讳的道:「我更厉害。」
皇帝已经想到更多的事了,怀疑的眯了眯眼,难道尹松是故意鼓动他出宫的?
不对,他并没有告诉尹松自己会去找老二出来玩,尹松也没跟着他,除非他能算到这麽准确的事。
皇帝对此表示怀疑。
尹松要是有这本事,他岂会只做一个夏官正?
皇帝压下心里的怀疑,正巧来上菜,几人便先停下不说话。
好吃的菜肴瞬间摆满了一桌,潘筠瞬间不想说话了,拿起筷子等着。
皇帝见了忍不住一笑。
她这样子才有点小女孩的样子。
皇帝拿起筷子,示意大家可以动筷了。
四人显然都是爱吃之人,一开始,筷子就没停下来过。
皇帝发现,潘筠和薛韶看上去竟比他二弟还要自在。
潘筠胆子大他已经领教过了,他就忍不住去看薛韶。
「你叫什麽名字?」
「姓薛,单名一个韶字,」薛韶浅笑道:「今日多谢朱公子破费,这是薛某来京城后吃得最好的一顿了。」
「看你衣着,也不像是家贫之人,怎麽进京赶考还需要买卖字画?」皇帝眉道:「春闱在即,此时考生们不都在抓紧时间读书和交流吗?」
潘筠:「就像现在包房外面高谈诗词的考生?」
皇帝:「他们这是在交流学习。」
潘筠:「但春闱考试,诗词占比极轻,最重要的不是八股文吗?」
薛韶也点头:「大部分有一争之力的考生此时都在抓紧时间读书,即便有讨论,也不会来这里,而是三两作伴,互相讨论文章。」
「会来这里讨论诗词的,多半是自觉这次考不中,来此结交人脉的。」
皇帝皱眉不解,「结交人脉有什麽用?科举不就是要考出来的吗?」
「用处还是很大的,」薛韶道:「很少有人能第一次考中进士,两次都是凤毛麟角,所以很多第一次来考,又自觉学识比不上别人的考生就会着重发展人脉。」
「若运气好,能拜得名师,或是能交一二好友,互相交流注释本,三年以后他们考中的机率就更高了。」
「再或者,有人自觉今生考中无望,不想再考,这也是一次机会,若能结交到人脉,可以以举人的身份求官,未尝不是一种出路。」
皇帝第一次听说这些操作,他想了想后迟疑道:「举人也能求官?朕-—---我记得还有很多进士和因守孝期满回来的官员等候,怎麽会轮到他们?」
薛韶:「有些贫寒之地的县令,没人愿意去,便会选中这些举人;还有一些县的县尉丶县丞等,虽是末品,升官艰难,但也是一个机会。」
「考中进士的天之骄子看不上这些地方,已经当过官,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一段时间后重新回来的官员更看不上,所以便有以举人入选的先例。」
皇帝:「这样听来也不错,那这些举人都是愿意受苦的了?」
薛韶但笑不语。
潘筠则是扯了一只鹅腿后道:「既然有了先例,那举人就有进入选官池子的权利。一堆鱼被丢在池子里,选官的时候用网从池子里一捞,你怎麽知道,捞上来的不是一条打扮鲜艳,特别出彩的举人鱼呢?」
王惊讶:「道长是说有举人贿赂官员,以求好的官位?」
潘筠:「我以为这已是常态,但见二公子这样惊讶,两位公子是当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