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娘子小声对姚如意说:“我腊月里在他家打的条凳,榫得严丝合缝,价也实在。你且瞧瞧,合意便与他定下,不合心意咱们再寻别家。”
姚如意点点头,跨进铺子时便见他蹲在那儿敲木头,便上前问问打柜子是何价钱。周榉木满身木屑站起来,搓着手呐呐地不知说什么。
他的媳妇荷香却很伶俐,一听如意的来意,立刻便从摇椅上起来,在围裙上揩了手,先让坐,又殷勤地使唤周榉木进屋倒茶来与她们,仔细问了,便道:“若小娘子方便,明儿我与我当家的上门与你量尺寸,届时再细细与你报价,若是不合意也无妨,不收您一分银钱。您看好不好?”
这敢情好,不然她说也说不明白,图样画起来总会有细节顾不上。
姚如意便说好,约好了明日一早来量。
从木匠铺出来,路上便会齐了俞婶子、尤嫂子母女,买完针线布头,一行人又转至鸡鸭禽蛋的地界。一走进便能听见鸡飞鸭叫,四下里腥气冲天,摆摊的多是城郊的庄户,肩上搭着汗巾,手里攥着绑脚的草绳儿在吆喝。
尤嫂子眼尖,指着个黑脸汉子道:“那不是洪十八么?去年我买过他的老母鸡。他是信得过的,养得鸡又肥又好,炖汤能浮出厚厚一层黄鸡油,香极了。”
众人便近前去看,洪十八竹篓里堆着青壳鸡蛋,个个浑圆,后头七八个竹笼,活鸡活鸭咕咕嘎嘎挤作一团。
姚如意上前论价,几个婶子嫂子也帮着相看砍价,最终和他议定每三日来国子监送一回蛋,一次送四百枚,总价能比城里小货行街的杂货铺又便宜两成。
日后用洪十八的鸡蛋,三文钱一枚的茶叶蛋,本钱能压到一文钱以内了。姚如意心里算个不停。
之后一行人又寻到卖皂角的刘婆子、做猪胰子的王娘子,问明了行情,姚如意心里大致有了数,约下取货章程——日后要货,只消到朱雀门外的老张茶馆儿里留个口信儿,那茶肆临着护城河,她们走街串巷卖完东西,常去那儿歇脚,与那茶馆里的掌柜伙计都熟识,只要留了口信,一准能知道。
还有卖笤帚箩筐的、火折子桑皮纸的、夜壶脚盆痒痒挠的、头油花露胭脂的、草席绒线绢帕包袱皮等等的小商小贩,如意也都寻到了质量不错的货源,一一问明价钱。
正好卖几日小吃,再攒些钱,等货柜打好,便可来趸货了。
一路跟着她逛下来,几位婶子嫂子总算知晓了她的打算,恍然:“敢情你要在夹巷里开杂货铺?这主意倒好!”
“果真是好事儿,省得我们买根针都得跑二里地。”尤嫂子拍手道。
俞婶子边嚼着油果子边说,“不错,柴米油盐酱醋都有了,那咱们便方便多了!”
程娘子和银珠嫂子也忙不迭道:“梳篦铜镜、时新头花也得有!”
茉莉和小菘更是蹦起来喊:“如意阿姊,还要有绢人娃娃、糖葫芦、梅子糖!”你一嘴我一语,几人兴奋地议论着铺子里要上什么货,倒是比姚如意更期盼起来。
姚如意也把她们所求的物件记住了,邻居们想要的东西也本在她计划内,都是小卖部里常见的物什,进货不难。
逛到这时,已近傍晚了。
日头西斜,坠在城垛间,像个大蛋黄,被秋风吹着,正往西边滚落。
快到要去接姚爷爷的时辰了,该回了。
众人大包小裹地又坐上了长车,姚如意去赵太丞医馆把姚爷爷接上,回来胡乱收拾了一顿便歇下了。
隔日,天还青着,秋日湿薄的雾气从巷子里无声息地荡过,风中一同飘来的还有已变得熟悉、仍断断续续的读书声。不过这回这不知哪家的孩子终于从“噫吁嚱”背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真是可喜可贺。
姚如意用腿绞着着厚被子,胳膊紧紧搂着被角,梦见自己坐在冰冷的铜钱山上数钱,数得手抽筋也数不完,便被这小鸡啄米似的、结结巴巴的“难于上青天…天…天…天啥来着?”给戳破了美梦。
她顶着睡得蓬蓬的鸡窝头从榻上挺起来,盯着又多生了块霉斑的窗格子发了会儿呆,张嘴打出个大大的哈欠。
啊,穷穷的家,穷穷的她。
清醒了。
洗漱穿衣,蒸上馍馍,又忙过去将姚爷爷也薅起来。给爷爷用大布巾子抹干净脸,好生梳洗一番,两人便一齐站在深秋沁凉的晨光里,在院子里打“八段锦”的前身——此时叫保生道法拳,只有五个动作与立式八段锦功法极为相似,还有些招式是要坐着练习吐纳的。
强度不高,正好适合姚爷爷和她练习。
八段锦练一轮结束,再来一段古法健身操。姚启钊跟练得蒙头蒙脑,边抡胳膊边问:“保生拳还有这一招吗?”
“您练就是了!”姚如意大风车摆臂。
他虽然不解,却听话,也嘿咻嘿咻地跟着姚如意大摆臂抡翅根。
瞥见姚爷爷那粗眉毛皱成一团,强忍羞耻的模样,姚如意一边练一边忍不住笑。
今儿她没出摊儿,专等着周榉木夫妇过来。
没成想隔了会子,便突降大雨,姚如意忙着满院子收衣裳,还去角门挪开了条缝儿偷看了眼。狗妈妈带孩子又溜了回来,盘子吃空了,见三狗一咪挤在狗妈妈身边,安稳地睡在干爽的屋檐下。
刚松气,就见本睡熟的狗妈妈突然惊醒般抬头张望,吓得她赶忙把门关上。
这狗妈妈的鼻子也太厉害了,她还是别吓得它们下雨又跑出去。
天像漏了洞似的,姚如意正不知周榉木夫妇俩还来不来,便听见了巷口好似有骡车响。
姚如意赶忙举着伞换上木屐跑出去接,否则厢军定不放二人进来。
之后她便与履约前来的周榉木夫妇细细交代了想要的货架、货柜的样式。姚如意全是按以前外婆家小卖部的样子来布置的:先要把姚家那两间乱七八糟的杂物间中间的隔墙敲掉打通,这样就有了一个较为通透宽敞的大房间。
小卖部内部有墙的都摆靠墙式单面货架,层板可调节,放较大且重的货品如木桶木盆,上面放轻的,比如锅碗瓢盆。姚如意甚至都想好了,左侧靠墙的货架中间就放各种口味的速食汤饼,右侧货架就摆放各种日用品:牙刷牙粉洗发膏头油头花梳子镜子之类的。
顶层放库存,中间和底层放卖的。
中间两个中岛双面货架,一个用来陈列好卖的油盐酱醋茶,另一个专门卖皂团针线牙粉牙刷。之后便是门边入口处,再做个半人高的开放式货柜,货柜做深一点,她预备摆上俩大陶瓮,夏储凉饮、冬煨甜汤,旁边钉个钉,用麻绳串起一个个竹筒勾在上面,有人要喝茶喝酒,就解一个,以碗计价。
窗口扩至半墙宽,钉一块大木板,这样便有了面向巷子的大窗口。窗框两侧打一排挂钩,挂各种小玩具:竹蜻蜓、风车、风筝、九连环,支板上放烤肠炉、茶叶蛋锅和各类零食罐子:糖果、果脯、蜜饯、炒货、糖葫芦等等。再打两套条凳方桌,就放窗口下,供不着急的客人坐着吃。
姚如意还让周榉木用边角料给她做几个分区小挂牌,刻上食品、日用、烟茶之类的字,再做些可替换的标签木套嵌在货柜层板上,以后好裁纸写上价替换。
国子监的人几乎都识字,明码标价更方便。
种种细节都商议好便开始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