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舒的来信,给姜萱紧了紧弦。
先前还有些大胜王芮取下晋阳的喜悦, 如今一下子消了, 次日立即投入到繁复的政务当中去。
很忙, 所有人都忙得连轴转。
卫桓往晋阳大营去了, 收编留守晋阳军, 检视城防, 遥控被他遣往三郡的陆延徐乾等分兵,一连串军务。
姜萱要忙的东西更多更繁琐, 张贴告示安抚百姓、收编之前溃逃的晋阳军,吏治官职, 库存仓蓄,民户盐粮,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 她还打算把屯田令一并颁布贯彻。
新旧政权交替, 正是颁布新政的最佳时机。
屯田制不但有大利于执政者, 更有大利于民, 能大大稳定民心稳定社会。现在头顶没人压着了, 不需要顾忌什么招人猜疑忌惮,反而卫桓目前正是要收拢民心的时候。
至于军心,也不能落下。
军田和育幼堂一并提上日程。
程嫣问:“那育幼堂还是和从前一样么?”
这是问是否同样预留孤儿小乞的位置,把育幼堂按照加一倍的规模建。
程嫣能力还是不错的,在上郡时, 姜萱后来把军田也一并交给她负责了。
晋阳人手紧缺, 徐乾以后也会在晋阳, 她自然也一并过来了。
程嫣估摸着,恐怕预留一倍还不行,晋阳是座超级大城,孤儿小乞也格外多,许多流民养不活孩子,离开前就把孩子留下来拼个生机。
姜萱当然也知道,揉揉眉心,她点了点头。
一来,她本身想;二来,更利于收拢民心社会稳定;最后一个,她才因育幼堂这仁政劝服的张济,现在人还在为她忙得焦头烂额,她肯定不能把这个切了的。
累是累些,但一次提出效果最佳,且也省许多的事的。
于是姜萱略想想就定下了。
事情定下,有件事却犯了难,程嫣说:“恐怕政令一下,城里会多出许多弃婴。”
是啊,晋阳和定阳不同,比起前者,定阳城池小不少,人口也是,且最重要还是军镇,管理难度要小许多。
饶是如此,育幼堂出现后也常见弃婴。
现在换了晋阳这么一座本身数十万人口、流动人员又频繁的超级大城,可不能直接照搬的。若没个有效措施制止,恐会立马弃婴成潮,给社会稳定和财政都带来极大的压力。
姜萱揉了揉眉心:“你回去先把大约入住人数统计一下,我再想想。”
程嫣应了一声,匆匆回去了,过几日把人口名册递上来。